當前位置: 外文局 > 國際傳播
《再會長江》導演竹內(nèi)亮:長江是我的“岳母河”
發(fā)布時間:2024-06-06    來源:中國外文局
[字體:]

我們可以如何講述“長江”的故事?跨越十載歲月,首屆蘭花獎友好使者獎獲獎者、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nèi)亮用他的熱愛與專業(yè),以影像的方式給出了答案。

與會嘉賓共同為紀錄電影《再會長江》北京首映啟幕

活動致辭環(huán)節(jié)

紀錄電影《再會長江》北京首映禮于6月5日在英皇電影城舉辦。中國公共外交協(xié)會會長吳海龍、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中國外文局總編輯高岸明以及國家電影局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出席活動,來自媒體、高校等各界嘉賓約300人現(xiàn)場觀影。

追尋“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

十年前,竹內(nèi)亮在拍攝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時留下了一個遺憾——未能拍攝到“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十年后,遷居中國南京的他決心彌補這一遺憾。經(jīng)過兩年的精心準備,竹內(nèi)亮于2021年再次踏上了6300公里的長江之旅。

《再會長江》劇照

這是一場與舊友們的重逢。從長江上的貨船船長,到瀘沽湖畔的摩梭族姑娘,拍攝團隊沿途走訪了十年前紀錄片里的幾位“主人公”。相隔多年或許一時難以相認,但不論是一個久違的擁抱,還是一場盡興的酒局,都喚醒了彼此之間最真摯的情感。

這是一次見證圓夢的旅程。竹內(nèi)亮十年前在香格里拉初次遇見十七八歲的藏族姑娘茨姆時,她每天做的事就是在景點附近抱著小羊,詢問游客要不要花5塊錢和羊拍照。如今,茨姆已從當年的靦腆女孩變成了落落大方的民宿老板。當拍攝團隊一行走進民宿,感慨著身邊的各種大大小小的變化時,大家才恍然想起——茨姆當年的夢想正是開一間民宿。本次活動期間,茨姆也來到現(xiàn)場,共同回顧拍攝過程中的點滴細節(jié)。

竹內(nèi)亮(左)與茨姆現(xiàn)場交流

講述“長江”的故事,其實就是在刻畫“人”的故事。竹內(nèi)亮在完成十年之約的同時,也通過捕捉長江沿岸的風土人情和百姓生活,讓世界看到真實的中國人,進而感知真實的中國。中國公共外交協(xié)會會長吳海龍在現(xiàn)場致辭中表示,紀錄電影《再會長江》中呈現(xiàn)的長江十年來最大的變化其實是當?shù)厝藗兩钆c命運的變化。該片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導演用紀實的手法,透過鏡頭客觀、真實地向世界講述了長江的故事,折射出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變化。

藝術的交流讓我們走得更近

在首映禮活動上,日本駐華大使金杉憲治作為“日本觀眾代表”也分享了對《再會長江》的觀后感。他表示,《再會長江》細致地展現(xiàn)了十年間長江沿岸民眾生活的轉(zhuǎn)變,令人觀之備受感動;同時,借助于導演細膩的鏡頭語言,也讓日本觀眾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中國各地壯美的景色。中國和日本都有句話叫“百聞不如一見”,希望中國的觀眾們有機會也能夠多到日本看一看。

活動現(xiàn)場

現(xiàn)場觀影后,有日本留學生問竹內(nèi)亮:“您覺得自己的作品為什么能夠受到中國觀眾的認可與喜愛?”竹內(nèi)亮表示,這種喜愛之情都是相互的,“因為我喜歡中國文化、中國人以及他們的故事,所以中國觀眾才會同樣地喜歡我”。在談及“長江對于自己的意義”時,身為中國女婿的竹內(nèi)亮坦言,“共同經(jīng)歷了這么長的時間,我對長江有著‘家人’一般的感情。不過長江畢竟是中國人的‘母親河’,所以更準確地來說,長江應該是我的‘岳母河’吧!”

電影藝術是一種關于情感溝通的藝術,《再會長江》不僅承載著竹內(nèi)亮與中國的情感,更打開了中日兩國人民增進了解、友好交流的全新窗口。近日,外交部發(fā)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談及該片時表示:導演和主人公用真誠和善良跨越時間、空間、語言和民族,帶給人們共通的感動。希望有更多日本媒體和藝術界人士講述客觀、真實、鮮活的中國故事,不斷增進中日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

《再會長江》劇照

此前,《再會長江》在日本、中國的多個城市進行路演期間,竹內(nèi)亮曾感慨:“讓我覺得很意外的是,日本和中國的觀眾在電影同樣的片段發(fā)笑、在同樣的片段流淚。原來我們的感受竟是如此相似?!薄撬囆g的交流,讓我們發(fā)現(xiàn)彼此的共通之處,從而走得更近。

《再會長江》電影海報

《再會長江》由江蘇省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張家港市金農(nóng)聯(lián)文化發(fā)展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與華夏電影發(fā)行有限責任公司聯(lián)合出品,已于2024年5月24日在國內(nèi)正式公映。